農村養殖業奇事:養豬傳奇故事
“養豬界的一朵奇葩”,農民王炳武為何得到這樣的一個稱號,莫非養豬也能養出稀奇的事來?
隨著豬肉市場行情起伏不定,很多養豬戶因賺不到錢而紛紛縮小養殖規模,甚至關閉豬場轉行。然而在齊河縣祝阿鎮有這么一位養豬能手,靠著自己獨特的養殖方法,不但贏得了市場,而且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被當地群眾稱為養豬業的一支奇葩!
“我這豬場可以說不受市場行情影響,大把鈔票,秘訣就在于咱會掄這幾‘斧子’……”6月24日,說起自己養豬常勝的秘訣,齊河縣祝阿鎮綠涯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豬散養基地總經理王炳武很自豪。
產品再好,沒有名氣機構認可,也得不到消費者信賴。
王炳武曾養過一段時間的普通豬,就因為沒有品牌作支撐,一年賠了30多萬元。2003年,他因業務陪客戶出入一些有檔次餐飲場所,發現豬肉菜肴很受歡迎,決定轉養豬。很快,他便智慧之選80多萬元蓋起占地2000平方米的豬場,從東北長白山引進3頭種豬、15頭母豬,發展個性豬養殖。
豬場建成后,縣農業局介紹與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北京五岳華夏管理技術中心取得聯系,開展有機產品認證。對飼養場飼料種植地土壤、空氣各項指標、地下水質抽樣等10余項程序嚴格監測,2011年7月,王炳武散養的豬獲得有機豬標準資格。從此,北京有機產品抽檢年年定期到基地抽驗,以提高/增加產品的功能性和有機品牌的持續性。
“德州養豬的不少,真正獲得有機認證的豬散養基地僅此一家。”北京五岳華夏管理技術中心檢查組長褚麗娟說。
“之所以這么大老遠來買王老板散養的豬肉,除這里名氣大外,主要是這里的豬獲得了機構有機認證,買著合格。這次來,我準備批購1000公斤豬肉。”采訪中,德州扒雞大酒店王建強一邊往車上搬運豬肉,一邊高興地介紹。
豬也聽音樂、鍛煉、吃無公害大餐……這些想都想不到的場景,在王炳武的養豬場都變成了現實。
為增強豬的野性,王炳武實行散養,讓豬自由散步和跨欄、賽跑等形式進行鍛煉。為提升豬肉肉質和口感,王炳武一方面給豬播放歡快和抒情的歌曲,一方面在飼料上下功夫,為提高/增加飼料原料質量,他專門購置了一塊耕地按照有機作物種植標準種植苜蓿、玉米、麥子等作物,其中玉米還獲得了有機認證。
現在很多養殖戶的養豬快速成為,幾個月就出欄了,王炳武飼養的豬生長周期卻在14個月左右,產出的豬肉瘦肉率高。味道好,自然也能賣出好價錢。一斤毛豬賣到25元,屠宰后每斤豬肉則賣到35元。
為確保人們真正吃上安全合格的有機散養豬肉,王炳武采取產品銷售可追溯機制。凡銷售出的有機豬和豬肉,消費者都可根據產品標簽有機編號上網查詢產地相關情況。如果產品有問題,可追根求源。如果產品標簽信息輸入后找不出產地詳情,則產品為假冒偽劣產品,基地也配合消費者追查偽劣產品銷售商。
“現在基地的豬肉都被大賓館、大飯店、大超市訂購走了,根本不愁賣,接下來,我決定再擴大豬場規模,讓更多的人吃上有機散養豬肉。”對未來王炳武充滿信心。
據了解,王炳武有機豬散養基地占地30多畝,主要以長白豬品種為主,年存欄500余頭、繁育700多頭、出欄300多頭,其中,200多頭豬豬肉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省市地區,年銷售實現目標150多萬元。